深圳灣科技園區已成深圳一張閃亮的科創名片。(資料圖片)
深圳新聞網2023年7月1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泳 通訊員 孫新雷)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圳灣畔,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的產業園區已建成,名企爭相進駐。目前,深圳灣科技園區已成深圳一張閃亮的科創名片。
一連串的統計數據,彰顯深圳灣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剛公布了2022年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符合認定標準的企業共有4826家,其中南山區1087家,占比22.52%。而在南山區獲選企業中,有191家企業“扎堆”在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所屬深圳灣科技園區,占南山區獲選企業的17.48%。深圳灣科技園區以南山區0.3%的用地面積,貢獻了南山區近20%的“專精特新力量”,成為生機勃勃的高科技企業聚集地。連日來,記者實地走訪了深圳灣科技園區,深切感受到了園區的創新活力。
以產業生態促進創新要素聚集
集聚、集群、集約,是現代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特征,深圳灣科技園區入駐的創新型企業超過1300家,這一特征尤為明顯。
近年來,深圳市加強科技創新聚集效應,科技園區承擔了為創新企業提供高品質產業生態運營空間載體的重要使命。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投控2011年開始承擔開發運營深圳灣畔多個重大產業園區項目的重任,為全市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樣板,為此專門成立深圳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統一開發與運營。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深圳市軟件產業基地、深圳灣創業投資大廈、深圳灣創新科技中心、深投控創智天地大廈、深圳軟件園、高新工業村等深圳灣核心園區作為深圳高新區重點園區,總建筑面積約360萬平方米,按照國際新一代產業園區標準規劃建設。深圳高標準招商選商,以產業鏈招商和領軍企業帶動,從而實現園區產業高度集聚。
通過對產業生態的多年培育,深圳灣科技園區里展現出創新的集約效應。據深圳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獲選的191家園區專精特新企業普遍產業發展質量高,在深圳市重點發展的“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產業分布中占比達到一半,包括網絡與通信產業、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智能終端產業、智能傳感器產業、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等10個重點領域。而在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最近公布的2022年度廣東省技術研究中心名單中,就有5家園區企業成為省級技術研究中心,充分說明科技園區創新要素聚集效應顯著。
以生態融合形成創新要素合力
高效、高質、高新,搭建創新企業之間的合作平臺,擴大科技創新“朋友圈”,擴展科技創新“合伙人”,深圳灣科技園區通過生態融合放大產業資源聚集效應,成為近年來深圳創新的另一個顯著特點。
近期,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密碼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全國工信領域100個商用密碼典型應用方案名單,深圳市3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由深圳市路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中星微人工智能芯片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聯合設計的《商用車聯網音視頻安全密碼技術應用方案》成功入選,該方案是在車聯網音視頻安全密碼技術領域唯一獲選的企業方案。負責設計該方案的兩家企業均為深圳灣科技園區的入園企業,兩家企業在園區搭建的生態平臺上實現融合創新,收獲了“1+1>2”的成果。
在“引進來”“聚起來”的基礎上,進化到“融進去”“創出來”,深圳創新正在科技園區展現出強勁合力。深圳灣科技園區與華為公司于2019年共同設立和運營的中國鯤鵬產業源頭創新中心,生態融合屢結碩果,至今累計發展鯤鵬生態企業伙伴633家,形成鯤鵬解決方案1030個,為社會培養鯤鵬產業人才6394人次。深圳灣科技園區正在全力打造的寶龍生物藥創新發展先導區項目,將以“工業上樓”模式引進生物藥創新企業超300家,有望帶動周邊形成千億產值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高地。
以優質服務提升創新要素濃度
省心、放心、暖心,深圳市歷來注重對標國際一流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樣離不開優質營商環境全方位的服務支持。
只有持續提供優質服務,不斷提升創新要素濃度,聚集效應、生態融合才能持久和長遠。深圳灣科技園區近年來積極創新服務方式,通過市場拓展服務、上下游資源獲取服務、融資服務和人才服務,著力為園區1300多家企業間打通優質資源渠道的雙向供給,形成園區運營服務新模式。借助數字化轉型,通過自主研發的“MyBay”數字化生態服務平臺,為入園企業提供一站式數字智慧服務。近期與專業機構合作開發的基于政策大數據孵化的數據產品,匯集超過4.3萬個惠企扶持政策數據渠道,數據總量近千萬條,并免費向入園企業提供幫助企業實現惠企扶持政策一鍵匹配,實現“政策知道易,企業有得益”。
從提效到提質,深圳灣科技園區通過模式創新與數字化重塑服務,深圳創新在科技園區展現出別樣風景。入園企業深圳市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甘艾鑫說:“園區平臺廣,資源豐富,服務種類多。在客戶對接、平臺宣傳、科研合作、資本支持等方面都有豐富的資源,能幫助企業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公司于2019年11月搬到園區后如魚得水,一直處在高速發展中,目前已成功地從高難廢水全量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成為新能源電池材料循環利用資源化方案提供商?!?/p>
“當前我國發達地區的產業園區服務行業已經步入精細化運營的時代,這就要求園區運營商要從過去的地產思維轉向產業思維,由‘房東’向‘股東’轉型升級?!敝袊ㄉ钲冢┚C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說,“深圳灣科技園區產業生態運營包括搭建資源平臺、提供產業資源、提升服務價值,讓園區的服務體系與現代產業發展的內生要求相一致,這是園區運營公司商業模式的新發展趨勢。以深圳灣科技園區為代表的產業生態運營模式,已經成為支撐深圳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要的力量?!?/p>